描绘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蓝图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
发布时间: 2013/11/17 20:22:18
 



  【编者按】近年来,知识产权服务业作为高端服务业之一备受社会关注。为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自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实施以来,苏州、上海、北京、郑州、深圳等地相继开始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时隔一年,各集聚区已经不同程度地推进相关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为此,本报特开辟“IP服务业扫描”专栏,总结梳理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整体工作以及部分地区的经验做法,以飨读者。

  9月的郑州,秋意迷人。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2013年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工作交流会在这里举行,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河南等地知识产权集聚发展试验区有关负责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及企业代表、有关专家会聚一堂,在为集聚发展试验区工作建言献策的同时,也肯定了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集聚发展作用显现

  “截至2012年底,苏州高新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44件,高于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标近4倍。”谈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牌的我国第一个集聚发展试验区苏州高新区的发展,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施卫兵介绍,自2012年6月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苏州高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由之前的数十人增加到1000余人,有力推动了苏州高新区的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形成的优势不断彰显,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综合能力大为提升。目前在苏州高新区的数千家企业中,每年提交专利申请超过百件的企业已近百余家。2012年,苏州高新区提交专利申请1.0829万件,专利授权576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同比增长48.79%和39.41%,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集聚发展试验区的建设,使我们的知识产权信息咨询、代理维权、培训教育等服务链迅速形成,促使我们更好更快地发展。”位于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的上海容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晓菁的感慨,代表了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区域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所带来的显著变化。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区域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总数超过40家是我们确立的目标,目前进展良好。”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集聚发展试验区以来,围绕主题,规范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全力推进集聚区建设,为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北京中关村、广东深圳福田区、河南郑州市等集聚发展试验区也都在大力推进集聚发展试验区工作上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扎实工作,在健全管理体系、落实优惠政策、完善服务链条、建设服务联盟等方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表明,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言及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司司长龚亚麟表示,从2012年开始,国家知识产权局在苏州、上海、北京、郑州、深圳等地逐步建立了一批集聚发展试验区,在实践中,他们强化了规划设计,创新了管理机制,明确了建设目标,制定了优惠政策,加强了支持力度,搭建了服务平台,促进了供需对接,以实际行动推进了集聚区建设。

  政策助推前景无限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需要。”龚亚麟告诉记者,在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就有原则性纲领。201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和《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知识产权局等9部门共同制定了《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其中皆强调了发展知识产权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2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了《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提出“引导知识产权服务集中、集约、集聚发展”的原则,规划了集聚发展试验区的方向、路径和目标。

  “当前,我国服务业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司负责人表示,2012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6%,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份额,也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低10%左右。事实上,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2012年6月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陆续在苏州、上海、北京等地设立了首批3个集聚发展试验区。进入2013年,根据地方的申报,又新设了郑州市和深圳福田区2个集聚发展试验区。在不长的时间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各集聚发展试验区扎实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郑州市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要达到6800亿元和2000亿元,这需要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发展来作为重要支撑。”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郭民生表示,郑州市将通过集聚发展试验区培育,建设一批品牌服务机构,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业年收入超过60亿元,带动中原经济区产业和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目前,苏州高新区、北京中关村、上海漕河泾等集聚发展试验区以及其中众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也都作出了自己的新规划,制定了新目标。

  “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是当务之急。”龚亚麟强调,下一步,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要大胆试验,突出特色,加强配合,务求实效。“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必将成为服务创新主体、优化产业升级的示范基地,成为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业策源地,成为树立品牌形象、发挥示范效应的宣传阵地。”在这务实的规划中,一幅更为恢弘壮丽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蓝图正徐徐展开。(记者 赵建国)


(编辑:白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