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服务业打通制度经络助推创新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
发布时间: 2013/11/25 10:49:08
 



 

      如果能通过这次考试,就能实现梦想,去从事自己所倾心的专利代理工作了。不久前,毕业于山东工程学院的小吕怀着期待的心情,和2万多名考生一起走进考场,参加今年的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在他梦想的前方,是国内目前近千家专利代理机构和近万人的专利代理人才队伍。
      快速壮大的专利代理行业,是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侧影。近年来,作为现代服务业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知识产权服务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各类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知识产权服务业已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
      行业发展初具规模
      “知识产权服务业是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柱。”正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所指出的,由于知识产权服务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的关键作用,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已成为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知识产权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服务也日益成为科技经济稳健发展的新引擎。
      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对于知识产权服务业更是提出了年均增长20%以上的发展目标。在知识产权服务纳入服务业总体规划的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制定并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部委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对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将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作为全国知识产权工作六大支撑体系之一,将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加速发展作为知识产权系统重点工作,知识产权服务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数据显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至今,国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增加近1万家。截至2012年6月,我国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达1.6399万家,从事知识产权服务人员总数达28.4万人。服务机构的不断完善促使知识产权代理与法律服务稳步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1.7713万人取得了专利代理资格,8064人获得专利代理人执业证。同时,随着相关政策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日益常态化、多元化,知识产权运用得以稳步推进。2012年,专利质押融资总额达141亿元,同比增长56.7%。
      重点领域力求突破
      “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是当前和未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到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有效支撑。”谈及知识产权服务业,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多次表示,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大有可为,一个知识产权服务业特别是专利服务业大发展的时代即将到来。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专门用在智能手机上的专利检索平台。”江苏舜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永军向本报记者介绍,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专利文献翻译、专利检索外包服务的民营企业。同样,位于江苏的佰腾科技有限公司,做的是“专利定制服务”的工作。如今,公司已建成企业专利个性化数据库2207个,服务企业1.5万余家。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像上述两家不断创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企业正逐步增多。
      “在向知识产权战略咨询、专利价值评估、知识产权保险、知识产权运营等高端知识产权服务领域迈进的大潮中,一些服务机构不断探索知识产权服务的新兴业态和商业模式,使知识产权服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加速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引导服务机构树立品牌意识,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2年组织评定了首批47家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培育单位,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企业和品牌。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还通过举办知识产权服务高端实务培训,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综合能力。
      谈及集聚区建设工作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曾强调,“要把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打造成为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业策源地,成为服务创新主体、优化产业升级的示范基地,成为树立品牌形象、发挥示范效应的宣传阵地。”2012年,为充分发挥集中效应、集约效益和引领示范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在苏州高新区、北京中关村和上海漕河泾设立了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2013年,又新设了郑州市和深圳福田区2个集聚发展试验区。
       人才队伍日趋壮大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有关负责人看来,在成绩取得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全国培育和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还未发育完善,各地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规模和服务能力距离市场主体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还有待加强。这就需要抓好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把知识产权服务业相关工作推上新台阶。“其中,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该负责人表示。
      “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缺乏的现实和迫切的需求,要求我们不断研究新情况,适应新需要,推出一系列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改革的新举措。”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有关人士介绍,2005年,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由2年1次改为1年1次,考试科目调整为3门;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改革方案》,允许考生3年内分步通过各科考试;2012年进一步扩大报名范围,首次允许符合条件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报考。
      为突破知识产权人才瓶颈,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将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开发列为《知识产权人才“十二五”规划》、“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和“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工程”等多项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首批评选出的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中,知识产权服务业类别的领军人才比例达到1/4以上。另外,专利信息领军人才、专利信息师资人才以及优秀专利代理人评选等活动也陆续展开。在努力打造专利代理人才队伍的同时,专利代理人实务技能培训工作也在进一步推进。目前,北京、江苏、广东等省市已各自完成了800人次的专利代理人实务技能培训,天津、福建、上海等地也将完成2000人次的培训。随着知识产权培训市场需求的增加,培训内容也逐渐向专业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如今,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和利用知识产权,对知识产权人才和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社会知识产权累计量的增长不仅带来了专利代理、专利诉讼等方面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而且为更高层次的知识产权服务准备了条件,特别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诸如专利风险控制、专利预警分析、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等方面的服务将获得空前发展。这也意味着,全社会将对知识产权人才有更广泛的需求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扩大人才队伍规模,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实务人才。”这位负责人表示。(记者 王 宇)


(编辑: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