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维野解读专利导航试点工程

文章来源: 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网
发布时间: 2013/11/21 15:38:20
 



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  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访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马维野

  以“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服务聚焦企业创新”为主题的2013年第七届中国专利周于11月21日拉开帷幕,围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工作内容、工作重点,以及如何发挥专利制度的作用,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等业界关注的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马维野。
  记者:什么是专利导航试点工程?
  马维野:为了说明什么是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我还是先说说什么是专利导航。通俗地讲,专利导航就是通过专利分析给产业发展指一条路。准确地讲,专利导航就是通过专利信息的综合分析明确产业方向、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赢得产业优势的过程。
  以上对于专利导航的解释,多多少少带有专业术语,对于大众来讲,可能还是有人听不大懂,下面我再给出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开的车子上经常会安装一个汽车导航仪,这是一个有全球定位系统GPS控制的仪器。虽然我不知道从这里到天安门怎么走,但只要有了这个导航仪,我们就可以根据它提供的路线或者语音提示,顺利地把车开到天安门。借助于汽车导航仪的功能,形象地讲,假如把某个产业比作一辆汽车,“专利导航”就是给它建立一套GPS,引导它以最佳的路径驶向目的地。其中,专利信息就是这套GPS的数据库,专利信息分析就是依据数据资源进行合理的路径规划。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专利信息资源是专利导航的基础,专利信息分析是专利导航的手段,明确产业方向是专利导航的目标,赢得产业优势是专利导航的目的。
  为了充分发挥专利导航产业发展的作用,有效运用专利制度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年启动实施了专利导航试点工程。这项工程是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和专利分析为基础,把专利运用嵌入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和支撑产业科学发展的探索性工作。
  记者: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马维野:众所周知,设立专利制度的目的,是通过法律的手段对创新成果加以保护并促进创新活动的持续发展。而在专利制度的运行过程中,通过专利有效运用而获取市场合理回报,无疑是保证制度良性运行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专利创造的扶持力度,极大地激发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各界的创新热情,专利创造呈高速增长态势。2012年国内专利申请205.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5.3万件,发明专利授权21.7万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专利申请大国。但是,与此相对应的专利运用还处于较低水平,产业发展中重大核心技术的掌握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专利创造的优势并未体现为产业发展的优势。专利运用的长期不畅,使得我国专利的市场价值远未得到有效发挥。而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实施,将探索建立专利信息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专利创造与产业创新能力高度匹配、专利布局对产业竞争地位保障有力、专利价值实现对产业运行效益支撑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重点产业的专利协同运用,培育形成专利导航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从而打通专利运用的关键环节,建立专利制度高效运行的正向反馈系统。因此,加快推进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实施,对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国从专利大国向专利强国转变,推动经济创新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记者:专利为何能够导航产业发展?
  马维野:作为受法律保护的技术方案,专利的定义在《新专利法详解》这本书里面的表述是:专利是由政府机关或者代表若干国家的区域性组织根据申请而颁发的一种文件,这种文件记载了发明创造的内容,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产生这样一种法律状况,即获得专利的发明在一般情况下只有经专利权人许可才能予以实施。其中“这种文件记载了发明创造的内容”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这种文件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譬如技术信息、法律信息、经济信息、战略信息等等,这些信息就是专利信息。专利信息内容十分丰富,浩如烟海,但专利信息本身是无法导航的,我们需要对从专利文献中采集的专利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从而形成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依据,这就是所谓的专利信息分析。当我们将专利信息分析跟一个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时候,就有可能通过这种分析发现该产业的优势所在,也有可能发现该产业发展的陷阱。于是,专利导航的目的就实现了。
  专利制度下,技术创新的投入方向取决于技术的市场回报,市场回报取决于社会需求,因此能够较好地克服研发投入的盲目性和技术路线选择的风险。专利制度的信息功能,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技术信息的互通,可以避免重复研发,有效克服了技术创新资源的浪费;有助于实现技术供需双方的对接,加速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促进产业发展。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有关研究,专利文献中包含了世界上90%至95%的研发成果,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专利信息,不仅可以缩短60%的研发时间,还可以节省40%的研发经费。专利信息中不仅包含最新的技术信息,也包含有关技术的法律状态信息,通过一定数量相关专利的分析,还能判断某一领域技术发展的趋势及专利分布的态势。
  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可以发挥专利信息资源对产业运行决策的引导力,突出产业发展科学规划新优势;可以发挥专利制度对产业创新资源的配置力,形成产业创新体系新优势;可以发挥专利保护对产业竞争市场的控制力,培育产业竞争力发展新优势;可以发挥专利集成运用对产业运行效益的支撑力,实现产业价值增长新优势;可以发挥专利资源在产业发展格局中的影响力,打造产业地位新优势。
  记者: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主要工作思路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马维野: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主要工作思路包括:
  一是聚焦专利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通过专利制度激发产业技术创新的活力,把握关键环节,集中优势资源开展专利运用,形成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创新集群和专利集群。
  二是坚持企业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激励和引导企业、科研院所按照产业技术发展态势和市场需求开展专利创造活动,建立企业与科研院所等之间的专利协同运用机制,使企业成为专利运用的主体。
  三是整合各类优势资源。针对专利密集型产业,利用市场化、集群化、联盟化、协作化等手段吸引并整合专利资源、政策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信息资源等,集中打造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专利运用与人才高地。
  四是突出政府引导作用。在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形成和发展中基础作用的前提下,找准政府在各类资源整合、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和创新创业环境营造中的角色定位,在市场机制尚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领域,发挥政府不可或缺的补位和引导作用。
  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利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形成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有效模式。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一批专利密集型产业在专利导航下实现升级发展,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产业利润率大幅增加;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企业主导、“政产学研金介用”深度融合的专利协同运用体系逐步完善;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在若干个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专利储备初具规模、专利质量整体较高、专利布局科学合理、专利结构明显优化,具有产业发展优势的专利组合;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环境持续优化,资源集聚、价值公允、流转活跃、保护有力的具有产业特色的专利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记者: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是如何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进展情况如何?
  马维野: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方面确定了6项重点任务,包括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优化产业的专利创造,鼓励专利的协同运用,培育专利运营业态发展,完善专利运用服务体系和构建专利导航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为全面带动重点任务的落实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分类搭建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工作平台:面向产业集聚区,拟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优势明显、专利密集、布局合理的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面向行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面向市场主体,培育一批掌握核心专利、专利运用能力较强、对产业发展有较强影响力,或者能够提供专业化、规范化、一体化的专利运用服务的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
  按照三类平台申报指南的要求,经组织申报和专家评审,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年8月确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等8个产业集聚区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等5家行业协会为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集团)等35家企业为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并同时印发了《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指引》、《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培育工作指引》和《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培育工作指引》。
  为有效支撑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了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研究基地,对工程实施中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等进行持续研究,对三类平台的建设(培育)对象提供跟踪服务;同时,还将组建包括专利审查、法律和政策、信息处理和应用、专利情报分析和项目管理等领域专家在内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对重大政策、总体规划、方案制定、管理实施和信息化建设等提供咨询指导。
  记者: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马维野:开展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建立部际协调工作机制;二要加强统筹协调,在系统内形成工作合力;三要加强业务指导,建立日常指导机制;四要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多类型、多层级的人才队伍;五要加强工作交流,建立实时性、网络性的交流机制。
此外,不宜过度夸大专利导航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作用。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专利制度只是市场竞争的规则和手段,不可能仅仅依靠专利来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首先要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把握专利制度运行于产业发展全过程的客观规律;其次,要重点发挥专利运用在产业技术创新中的推动作用和在市场竞争中的支撑作用,从而带动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提升和产业整体素质的提升;最后,要不断优化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形成机制健全、体系完备、基础扎实、环境优化的工作格局。(记者 赵建国)


(编辑:朱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