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二百个产业园区形成引才“磁场效应”

文章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 2017/11/30 2:32:34

  历经改革开放近40年的磨砺,深圳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再度领跑--

 

  十大未来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使深圳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业等领域棋先一招。无人机、柔性显示、超材料等未来产业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华为短码方案成为全球5G技术标准之一,更让深圳成为新经济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为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瞄准高精尖缺产业。得益于为人才构筑了枝繁叶茂的创新雨林,深圳在全球竞争中迅速崛起,一个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初现雏形。

 

  靶向引进产业领军人才

 

  从美国到深圳,短短7年时间,刘若鹏成了众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他带领5人团队创立的深圳光启研究院,发展为横跨五大洲21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创新共同体,领衔起草了全球首份超材料领域的国家标准《电磁超材料术语》,专利申请数量占全世界超材料领域的86%,俨然是超材料领域的领头羊

 

  刘若鹏团队落户深圳,正是因为新材料。继2011年出台《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后,深圳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新材料列入五大重点发展方向。

 

  引才看什么?深圳首先看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

 

  2011年开始实施的孔雀计划,瞄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医疗器械、先进制造及新能源等领域。今年4月出台十大人才工程,布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圳科技、产业人才队伍的发展,促进人才产业同频共振。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对产业急需人才引进目录动态更新,凸显不同时期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以及人才引进的预见性、前瞻性。

 

  政府主导下,靶向引才逐渐演化为市场自发。我们引进和培养人才不拘泥于某一个领域,但必须是深圳大力发展的产业。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助理施镭表示。

 

  政府之手牵起市场之手,人才团队纷至沓来。

 

  他们之中,许多人成为产业领军者。汪健团队成立华大基因研究院,建成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及分析中心,承担全球50%以上的测序任务。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从硅谷引进的胡海团队,成功开发出大功率激光芯片,一举打破了我国只能进口半导体激光芯片的局面。

 

  寻求高手过招的同路人相继而来,共同撑起了一个个产业。仅在新材料领域,深圳已有近3000家企业,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400家、上市企业50余家,2016年产业规模超1650亿元,成为深圳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产业集聚形成引才磁场效应。今年4月,深圳迎来了被业界誉为能颠覆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烈·海姆。他此行意欲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合作搭建产学研用平台。

 

  类似的故事在深圳各大产业不断上演。目前,深圳已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生物、互联网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了近60个产业联盟。今年5月,首批7个未来产业集聚区已授牌成立,人才池的磁力再度升级。

 

  聚焦产业链布局人才链

 

  深圳是公认的硬件创业天堂,硬件产品从构想到成品,再到小批量生产,转化速度极快!心醉于深圳高密度的供应链和高效的生产能力,老硅谷谢帼望在此创办了一家智能硬件孵化器公司。

 

  完整的产业链,是创新创业人才选择落户地的重要考量。也正因此,聚焦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的深圳,让一个又一个海内外人才驻足于此。

 

  制造业是连接科研与产品的关键,是产业链的基石。立足于夯实高端制造基础,储备技能人才,深圳市引入了世界领先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技术大学、中德先进制造技师学院等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加速建设。与此同时,企业新型学徒制试水,企校双师带徒推开,高新技术企业收到市委市政府发放的五千万张职业技能培训券,覆盖5万名员工。

 

  2016年开始,深圳每年评选鹏城工匠、遴选技能菁英,前者奖励50万元,后者资助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技能技艺研修培训以及参加国际技能竞赛。

 

  产业战略的抢先布局,倒逼前瞻的技能人才开发,以消除人才供给时差。深圳把握全球制造业新趋势新业态,针对先进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新领域,引进培育领军工程师,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范围。同时,在高校设置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大规模培养先进制造人才。我们要找的人,深圳已经帮我们准备好了。回忆企业发展过程,许多创业者惊喜犹存。

 

  当今时代,人们对美观的看重丝毫不逊于好用。深圳对工业设计人才提出了明确目标:2020年达到15万左右,其中设计大师100名左右;到2030年,集聚一批国际顶尖设计大师,全面提升工业产品设计竞争力。

 

  为此,深圳鼓励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支持设计+品牌”“设计+科技”“设计+文化等新业态发展。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设计师大会、深圳设计周、深圳环球设计大奖,一系列面向全球开展的活动,使深圳成为设计精英的梦想花园。

 

  人才链上最稀缺的当属跨界人才。深圳在南方科技大学设立交叉学科研究院,并在移动互联、云计算、基因、北斗卫星导航等领域建立45个产学研资联盟、16个专科联盟和147个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前沿技术、原创技术、颠覆性技术的交叉研究、联合攻关,培养复合型人才。

 

  当今世界最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超领域和大学科交叉的,人才研修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交流学习平台,是非常过瘾的一件事情。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院长谭力海对去年成立的深圳人才研修院赞不绝口。

 

  打造雨林型创新生态体系

 

  创意、人才和资金能够以极低的成本流动,共享智慧和资本--硅谷这个类似热带雨林的生机勃勃的生态圈,被专家誉为引才留才、才尽其用的法宝。

 

  在被称为东方硅谷的深圳,雨林型创新生态体系也正在吸引全球英才的目光。

 

  做你擅长的,剩下的有专业服务。许多到深圳创新创业的人才都有此同感。从南山高新产业园、孔雀计划产业园、千人计划产业园等200多个产业平台,到华大基因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93家新型研究机构,深圳多种孵化平台都为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走进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一条龙服务让许多高层次人才升腾起创新创业的激情。这里有7个研究所、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有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创新中心、海外中心,还有自己的猎投基金、投资公司和完整的金融产业链,能够把科研平台建设、创新科技研发、创业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结合起来,为创新创业提供科技项目-创办企业-上市并购等一条龙服务,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目前,研究院已孵化企业1500余家,涵盖深圳各重点产业领域。

 

  政策是软环境的关键因子。鼓励创新、保护创新,11月1日起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通过立法发出强烈信号。

 

  为激发科研人员和创新人员的活力,深圳下放科研经费支配权,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权,将人才股权激励上限放宽至30%,将成果转化、许可、作价投资收益比例提至不低于70%,设立产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奖,建设人才主题公园、人才星光大道等激励阵地,让人才名利双收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曾是许多创新创业人才的隐痛。深圳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打造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在出台史上最严知识保护政策的基础上,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建设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平台,争取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法庭),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

 

  产业领跑,人才先行。保证人才存量能够在优势领域持续创新的同时,深圳正瞄准尚未攻克的领域的全球高端人才,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记者 刘云)

 

  (编辑:车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