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联盟:唱响团结就是力量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
发布时间: 2017/11/29 11:23:53

  近年来,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犹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联盟通过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订单式研发、投放式创新,紧密围绕企业需求,集成创新资源、产业资源和服务资源,形成知识产权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开展核心专利培育,围绕核心专利进行专利组合构建,构建了一批产业需求导向的高价值专利组合。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支持组建知识产权联盟,推动市场主体开展知识产权协同运用”的发展战略。在这一背景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随着国内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的快速发展,也显现出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比如联盟创新创造能力不一、政府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等。对此,有专家建议,未来,国家相关部门还应不断加强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的政策引导,在促进高价值专利培育、深化产业专利协同运用,以及提高联盟内部创新创造能力方面积极开展建设工作,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多种途径 提升联盟创造能力

  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是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以专利协同运用为基础的产业发展联盟,由产业内多个利益高度关联的市场主体为维护行业整体利益、为产业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而自愿结盟形成的联合体,是基于知识产权资源整合与战略运用的新型产业协同发展组织。根据产业领域的不同,联盟一般分为知识产权密集型和知识产权依赖型两种。

  “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2014年,是国家根据国内科技产业技术发展状况而制定的,并先后制定了多个类似于专利协同运用的指导性方针,旨在弥补产业技术发展水平的不足,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专利协同运用的能力,进而加快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的步伐。”TD产业联盟(TDIA)知识产权部总监王鹏告诉记者,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最初主要聚集在科技成果较多的行业,如通信、音视频等领域,如今随着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的大量涌现,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逐渐由科技领域向能源、农业这些传统行业延伸。同时根据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成立的宗旨、性质不同,联盟主要的工作方向还被划分为以海外竞争为主的工作模式和以专利运营为主的工作模式。

  在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唐恒看来,联盟根据目标和任务不同,可以分为联合创新型、标准共建型、共同防御型、专利池构建型等;根据主导因素的不同,其又可分为政府主导、行业推动、企业自发等类型。联盟在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设置较为明确,多采取法人制,而法人制又分为企业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两种。目前国内大部分联盟采用的是社会团体法人形式。此外,联盟内部通常还会设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和联盟秘书处等机构。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成立的目标之一就是在联盟成员间构建专利池,形成知识产权共同创造、运营的合作模式,提高和扩充联盟企业的创新转化水平,通过共建行业标准,形成共同抵御专利侵权风险的能力。一方面,联盟各成员单位以产业为基础,依托联盟内独有的产业链资源优势,从源头抓起,通过识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品技术的连接点,以项目合作、技术引入等为手段,加强创造能力,共同培育高价值专利,产出符合产业发展需求与各级标准制定的优质专利,组建产业专利池,形成联盟各成员单位产业专利价值一体化连接,占据该产业高价值专利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联盟通过综合运用市场情报分析、专利分析等手段,掌握企业市场活动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竞争态势,识别技术创新的方向和技术需求领域等,通过专利收购、许可,实现覆盖全产业链的专利布局,保障并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克服不足 实现联盟快速发展

  “目前,加入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的方式主要是以企业自愿加入为主,国家对企业加入联盟的准入标准并没有作出硬性规定,不同的联盟内部准入制度也完全不同。”王鹏告诉记者,加入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对于产业发展益处诸多,一方面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很多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通过对内部成员单位定期开展专利检索、分析、课题撰写、讲座等培训,有力促进了联盟内部成员的产学研结合,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全面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另一个方面还可提升联盟内部不同企业间的沟通与协作,以“互联网+”的方式,将联盟内部同一产业的不同细分领域的技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形成高价值专利,共同对抗来自海外的行业风险。

  据了解,随着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这一概念的提出,3年来,近百家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已在全国各个省市先后成立,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成立前,国内的相关产业一直存在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企业实际专利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问题,并极大促进了行业内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

  “国家鼓励创新主体参与或牵头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并帮助其拓展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校、科研所与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创新,并围绕产业需求,集成创新资源、形成知识产权协同创新新模式,开展核心专利培育,打造一批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高价值专利组合。”集成电路产业联盟成立的亲历者王鹏告诉记者:“以TD产业联盟(TDIA)为例,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联盟内部多个企业共同投入研发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该技术成功解决了信息产业领域商业运营中的80余项关键技术难题,突破了多模多频段终端芯片设计与集成电路开发技术瓶颈,提升了仪表等产业技术薄弱环节的水平,进而提高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水平。”王鹏表示,除了TD产业联盟外,近几年,国内更多领域的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也在积极组建之中。以空调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为例,今年10月,我国成立了中国空调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该联盟的成立,旨在整合空调产业资源、加强企业创新创造能力,预警外来知识产权风险,提升国内空调产业整体创新水平,助推该产业进入良性发展的市场竞争轨道。

  当然,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在为企业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首先是各个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发展还不够均衡,因为成立的主体不同,各个联盟的实力水平参差不齐。希望相关政府机构能够出台更多关于联盟运营操作层面更为细化的政策措施,引导不同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都能更好地发展。同时,还期望政府部门能够定期到发展较弱的联盟予以调研,及时了解需求,更多对外发展渠道与空间,从而推动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更好更快发展。”王鹏告诉记者,此外,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的发展也需要专利实力较强的企业来带动,如果联盟缺乏这样的企业成员,那么在提升创新能力和开展专利风险防御等方面还将面临一定困难。

  “未来,我国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位政府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政府还应通过多种渠道引导鼓励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提高创新创造能力,不断培育高价值专利;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及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的合作,完善自身许可与纠纷解决等机制,实现“产学研”的协同对接,从而更好地推进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的协同运作能力,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更好地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记者 李俊霖)



(编辑:白逸群)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