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内容

知识产权:重组新“武汉造”的发展“基因”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                       发布时间:  2016/11/27 8:37:22 

以往,说起能撑起武汉创新和“武汉造”能力的话题,总是离不开武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武钢集团这样的传统企业。仅仅是从武汉市历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这一项数据的统计来看,这样的直观印象也可以得到印证——武汉高校和科研院所占比常年超过五成,传统企业排名也大多靠前。

“为了完成城市整体的转型升级,近年来,武汉市始终把知识产权作为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造全国知识产权政策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武汉市科技局(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保国表示。

诚如陈保国所说,近年来,这样的转型升级正在武汉市进行着。今年前三季度,武汉市专利申请同比增长37.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4313万件,同比增长逾40%,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更是在其中占比超过了五成。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崛起,“武汉造”核心竞争力的基因悄然发生了改变。

从创新能力到创新实力

2014年落户武汉的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星光电),在企业还没有完成注册时,就已经在内部设立了第一个成建制的部门——研发中心。“短短两年时间里,我们通过武汉市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组建技术团队,进行技术路线图的设计,围绕第6代LTPS显示面板生产积极开展专利布局。”据华星光电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华星光电提交了728件发明专利申请,不仅一举超过武钢集团等传统的武汉企业专利申请大户,而且连续两年排名全市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首位。

实际上,不仅是华星光电,今年在网络直播市场受到热捧的武汉市首家“独角兽”企业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也以284件发明专利申请量,紧随华星光电之后排名武汉全市企业的第二位。此外,国内光电子信息产品领头企业烽火通信以及高铁设计建设企业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公司等都悉数排在前三季度武汉市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前十名中。其中,华星光电、斗鱼科技和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公司3家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在全部“十强”总量中的占比超过了50%。

“有这样两个‘超五成’的数据值得关注。”陈保国表示,一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武汉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达7337件,占全市申请总量的比重超过五成,达51.3%,这也是汉企连续两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超过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明占比的综合;另一方面,据初步统计,武汉全市企业在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又在全市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总量比重中超五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大幅提升。“可以说,从整体数据来看,‘武汉造’正在从有雄厚的创新能力到兑现实力的蜕变中。”陈保国说。

从专利布局到市场效益

5年前,位于东湖高新区的武汉人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人福医药)还是一家营收25亿元的创新型药企。虽然产值已经相当可观,但企业负责人依旧希望可以寻求新的突破点。突破的关键,就在于知识产权为企业带来的市场效益。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合作,人福医药开发了“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中药5类新药。在历时3年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过程中,人福医药围绕相关新药产品新提交中国发明专利申请18件,根据产品进入的美、日、韩、欧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又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了3件国际申请。在确保专利布局的严谨和完整的基础上,今年年底,人福医药将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申请生产批件。“该产品的开发,将有效提升我国生物医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一旦药物批准上市,我们预计将具有不少于1.5亿元的市场前景。”谈起新产品的未来,人福医药有关负责人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2015年,人福医药的医药板块营收已突破70亿元。

在“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的基础上,如今,武汉市又诞生了一大批如人福医药这样,依靠专利布局向全球市场要效益、要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2016年,包括人福医药、斗鱼科技以及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公司、武汉新芯集成电路、东风汽车、光讯科技、长飞光纤等一大批“武汉造”开始焕发新气象,不仅发明专利申请量都排在全市前20名之内,而且企业还依靠知识产权获得效益的丰收。以上文提及的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公司为例,该企业通过专利转让、许可等方式实现专利运营,以专利合作、技术转让等形式推进专利转化,今年以来已签订相关合同30余项,金额近3000万元。

“目前,武汉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56家,是5年前的3倍,居中部5省省会城市第一,副省级城市第五。”据陈保国介绍,武汉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值百亿元企业数量达到10家,50亿元企业数量达到19家。目前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了“武汉造”的新动能。预计到2020年,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将达到70%以上,其中,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前者比重也将超过70%。

从试点示范到强市建设

今年上半年,武汉市通过了《武汉市产业创新能力倍增计划(2016-2020年)》,从培育产业创新主体、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培养产业创新人才等7个方面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为重点,推动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等体现产业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实现倍增或大幅提升。

除了产业和企业层面的创新发力,近年来,政策的引导,也是武汉市实现转型升级的坚强保障。陈保国表示,与今年新通过的《武汉市产业创新能力倍增计划(2016-2020年)》类似,目前,武汉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出台的所有与创新活动相关联的重要政策、文件中,均涉及知识产权工作,知识产权制度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武汉市的重点布局中,今年,将围绕重点发展的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的“创新链”短板,在技术创新体系与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等方面深化改革,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织行业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开展核心技术专利布局,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从本世纪初被认定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到2012年成为首批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之一,武汉用了近10年的时间奠定了知识产权工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而从2012年的示范城市,到2016年提出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武汉市依托自身良好的基础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就实现了知识产权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十三五’开局之年,武汉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陈保国说,“当前,科技和产业革命正风起云涌,面对充满挑战的未来,武汉正打造产业迭代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抓住未来产业的机遇,描绘新“武汉造”蓝图。”

 

 

(编辑:侯岭)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