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金达莱:“花香”不怕巷子深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

发布时间: 2015/11/27 13:29:30




  2010年,对于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西金达莱)董事长廖志民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在与来自美国、德国等全球37家知名公司的角逐中,江西金达莱凭借拥有35件国内外发明专利的兼氧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拔得头筹,中标联合国国际维和部队污水处理集成装备项目,成为环保领域的一匹黑马。


  “这项技术历经3年研发,终于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归功于我们在研发过程中专利工作都稳扎稳打,因此中标联合国项目虽是意外之喜,也在情理之中。”廖志民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充满自信。


  技术过硬拔头筹


  在江西金达莱的绿化空地上,一台印有“UN”字样的设备格外引人注目,与其连接水管中涌出的水与正常自来水并无差别。“这就是当时按国际维和部队项目组要求制作的样机,这些水是净化污水得来的。”廖志民边说边带着记者走上了样机顶部,这里散发着恶臭的污浊废水与下方的清水形成鲜明对比。廖志民告诉记者,当时江西金达莱在领域内并不出名,一些人甚至质疑公司污水处理效果的真实性。国际维和部队项目组专家在江西金达莱考察了整整一周,除了考察设备零件、参数、设计外,还包括观察设备污水处理情况。他指着设备对面的二层楼向记者展示,“我们安排那些专家就住在这个楼,方便他们实时进行观察。最终,这些专家对江西金达莱的设备非常认可,认为比标书上的表述还要好,并指出很多设计理念比他们想象的还超前。3天后他们回复表示愿意将原来标书中规定的供应300套设备、3年供货2年维护修改为供应500套设备、5年供货5年维护。”


  “环保设备及服务关系到自然及人们生活环境,这是一定不能马虎的。”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的廖志民告诉记者,从事环保工作30余年,他一直有一个“环保梦”,希望运用自己公司的产品消除污染,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正是因为这份执着,2005年,在已有的以环保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年产值只有五六千万元的金达莱环保深圳公司的基础上,不顾一些公司元老反对,投入3000多万元,建立起以研发创新为主的江西金达莱,着手污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工作。


  此后,研发现场、实验室经常出现廖志民的身影,董事长亲力亲为与研发人员一道开会确定研发方向更成为江西金达莱的家常便饭。在集中精力投入研发的情况下,2008年,处理有机废水的兼氧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和处理重金属废水的JDL重金属污水处理器技术相继研发成功。据介绍,获得联合国青睐的兼氧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具有有机污泥零排放、无二次污染、易选址、综合成本减少50%左右的优势,完全符合国际维和部队项目列明的设备高度集成化、便于携带,适合野外使用的要求,成为江西金达莱脱颖而出的资本。


  专利布局是保障


  从江西金达莱成立之初,廖志民就意识到,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同样不能放松。在江西金达莱办公楼一楼大厅有一面专利展示墙,上面整齐排列着江西金达莱所获专利证书的影印件。


  放眼望去,这些专利证书除有来自我国的外,更不乏来自美国、欧盟、日本等地的证书。廖志民要求,江西金达莱每研发完一项技术,就要同步提交至少一件专利申请。如今,江西金达莱已拥有发明专利50余件,其中国外发明专利17件。


  “2010年,由于知道国际维和部队招标的消息比较晚,我们准备技术材料和标书的过程只用了20余天。如果我们之前没有对核心技术进行专利布局,厘清项目要点及创新点,就会花费很大的精力。良好的专利布局让项目组凭借专利对我们有最直观的印象,可以说伴随研发的知识产权工作为我们最终中标提供了较大支撑。”廖志民感慨道。


  廖志民告诉记者,现在江西金达莱更加注重知识产权工作,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并配备专门人员进行知识产权的管理,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了知识产权“贯标”工作。“‘走出去’只是第一步,我希望江西金达莱凭借创新和知识产权在今后还能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就像长久开放的金达莱花一样充满勃勃生机。”廖志民如是说。(吴珂  万元山)

 


  (编辑:曹晨 实习编辑:石焱)


 

  

 
    主办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100088)
    承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电话:010-8280306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100088)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3 邮箱:zlz@cip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