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运营何以实现“运赢”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

发布时间: 2015/11/30 14:51:02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世界各国拥有的知识产权储备也日益深厚。但是,许多企业并没有因在其他国家拥有专利而形成竞争优势。对此,资深知识产权专家、中台专利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延鹏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这些企业没有对自身的专利进行有效地运营。如何对专利进行有效运营以实现“运赢”?在2015年中国专利信息年会“专利运营”论坛上,周延鹏就上述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破知识产权运营之冰’不仅要提高对知识产权运营的认识,同时需要寻求切实有效的方法以满足产业竞争与发展的需求。”


  打破固有观念


  “我国产业界非常熟悉对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原料、产品等有形资产的管理与运营,但在专利、商标、著作权与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与运营方面,在观念上仍然过分重视数量。而且在跨国的知识产权运营方面,仍缺乏专业人才及相关的知识。”周延鹏谈到。


  周延鹏认为,企业的产品要想在市场中畅行无阻,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目前信息与通信产业所面临的转型升级的困境可以看出,由于在很多环节没有实现专利与技术的自主,现在许多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处处受到制约。对于新兴的大数据、机器人、5G通信等产业,相关企业应引以为鉴,只有大力发展核心技术、转化优质专利,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要实现技术自主,除了需要优质的专利外,还应做好专利风险排查并导入管控机制。”周延鹏表示。


  一直以来,各界通常以“专利数量”作为评估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的指标,但对于如何将知识产权作为获取商业价值的工具,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方法与工具。“许多企业正是因为单纯以专利数量作为评估标准,变相导致了企业需要消耗大量人力与财力用于维持专利的数量。”周延鹏表示,目前,在评估知识产权运营表现时,亟需脱离“专利申请数量”及“专利数量”等指标,如此才能进而以专业方法“优化”与“活化”知识产权。


  而且,在对专利风险的应对上,企业中较为常见的情况是被动响应。企业面对需要获得专利许可的情况,多认为“花钱即可了事”,结果反而是面临更多的许可压力与专利侵权诉讼。对此,周延鹏认为:“在专利布局上,仍坚守着防御性专利至上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实际上,若专利不具备‘攻击性’,拥有再多的防御性专利也无法确保运营自由与取得竞争优势。”


  科学实现“运赢”


  从商业的角度而言,企业通过专利技术为自己带来设计自由。为了获得产品设计的自由,企业主要是通过四个渠道获得专利:一是自主研发,二是购买,三是交叉许可,四是支付专利许可费。企业所拥有的产品设计的自由度越大,其抵御专利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对此,周延鹏表示,为了抵御专利风险,企业专利来源已不再局限于自己研发的专利,而是扩大到从他人“继受取得”而来的专利。“继受取得专利”是通过某种法律行为从原所有人那里取得对某件专利的所有权的专利类型。对这类“继受取得专利”的专利有效性核查、专利质量价值评估、整体专利布局等,均应成为专利运营的关注点。


  “专利运营并非仅仅局限于专利的申请,而是应从经营者高度,整合跨领域优质人才,将专利运营所需要的各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包括市场调研、专利技术调研、专利风险管控、专利布局、知识产权诉讼管理、知识产权流程及软件系统、专利质量价值价格机制、知识产权运营绩效管理等专业机制。此外,还需要结合组织运营目标及商业模式,落实前面所提到的相关方面的内容。例如,对于在他国具有潜在风险的专利申请公开案,可通过提交第三方意见书等程序,将前案证据提交给专利局或知识产权局,以阻却专利风险的发生。”周延鹏表示。


  专利要实现“运赢”,不仅需要各领域专业人才的整合运用,还需要各类运营系统与工具的导入。周延鹏认为,企业应当使用有效的运营系统与工具,从知识产权的产生、维持等各个环节去衔接全球主要的创新链、投资链、并购链及产业链,以确保可以有效地产生经济价值,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同时,要定期对专利运营工作进行总结,评估运营的成效,及时调整运营战略与规划,完善运营工作制度,不断提高专利运营的能力。(本报记者 魏小毛 实习记者 郑斯亮)

 

   (编辑:晏如)

 
    主办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100088)
    承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电话:010-8280306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100088)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3 邮箱:zlz@cip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