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贯标企业]“贯标”筑牢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根基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
发布时间: 2014/11/6 15:37:56
 



  编者按
  5年前,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发布了江苏省地方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指导和帮助企业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5年后,江苏省的“贯标”工作成效显著。近日,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走进江苏,走进“贯标”企业,用眼观察,用心感受,用笔描述,以期梳理这5年来“贯标”工作给江苏企业带来的实质性变化。
  “如果把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形象地看作盖房子,那‘贯标’工作就是这座房子的地基。”坐在记者面前,南京科远自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副经理马红焕一脸感慨地说出了这番话。在他心中,江苏省企业“贯标”工作的开展,不仅为企业在短期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更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江苏,像马红焕这样重视“贯标”工作的企业家不在少数。2009年,江苏省发布了地方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大大加强了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引导。这些企业在不同时期为“贯标”工作赋予了不同的理念——从认知到执行,从核心要素到战略体系,在今天的大多数江苏企业中,“贯标”已经成为其知识产权创造工作的首要条件。
  专利申请 标准要先行
  今年7月16日,对于南京联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联创科技)知识产权管理部经理刘宏俊而言,是一个好日子。正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的她,刚好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的发明专利授权通知书。“你说巧不巧,我们正在聊‘贯标’后的专利申请情况,就收到了授权通知书。”刘宏俊开心地对记者说,“其实,这份授权通知书不完全是巧合,与我们‘贯标’后的专利申请政策分不开。”
  刘宏俊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联创科技拥有145件中国发明专利、34件美国发明专利及145件软件著作权。
  数字的背后,是联创科技以“贯标”为前提的不懈努力。“一直以来,尤其是2009年开展‘贯标’工作以来,联创科技对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知识产权事项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强化了过程控制,不断提高公司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据刘宏俊介绍,在“贯标”工作的推动下,集团建立了《知识产权应急方案及预警机制》《知识产权申请控制程序》《知识产权信息发布控制程序》等7个程序控制文件,并建立了规范的研发流程,公司在从事相应的知识产权活动过程中,严格按照这些规范执行。
   “除此之外,联创科技进行立项前查新、研发过程中查新、研发完成后查新,产品推广专利跟踪。还运用了CMMI体系文件的软件研发项目控制程序对各种知识产权文档、代码进行集中管理和保护,达到专利资料的完整性,实现了知识产权创造过程的可追溯性。根据专利信息,结合市场发展动态分析竞争对手的趋势,并避免侵权。”刘宏俊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好地执行,因此,联创科技在提交专利申请之前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这不仅提高了专利申请的质量,也大大提升了授权的比例。
  项目运营 专利打头阵
  一走进宜兴市凌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凌志环保)的大门,一面蔚为壮观的“专利墙”便呈现在记者眼前,凌志环保副总经理裴志坚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诉员工,凌志环保十分注重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只要肯钻研,谁都可以成为公司的骄傲。”而在“专利墙”对面的橱窗里,摆着公司几个核心项目的名单。在各个项目名单里,有一个项目的名称引起了记者的兴趣:“PSDEO”。
  裴志坚颇感自豪地说:“这是我们目前正在积极推广的以循环倍增工艺为主体的模块化产品。这个‘P’是‘Patent’的意思,表明我们这个项目要以专利为出发点,而‘模块化’的意思就是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说话间,裴志坚拿出了一份由公司两位技术人员叶文炳和周玮制作的《水处理技术专利信息分析报告》。记者看到,在这份报告的第一页“项目概述”里,就详细阐述了主要竞争对手、技术及设备的研发状况、专利区域分布等方面的情况,并且还列出了公司可提交专利申请的技术点。
  对此,凌志环保知识产权部部长周玮说:“自从2009年开始“贯标”后,为了提高公司专利申请的授权率,规范公司现有专利的管理与维护,加强对环保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了解,提高专利信息的利用率,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召集了网络信息技术人员、工艺技术人员等讨论研究,于2011年6月建立属于自己的专利信息数据库。”
  周玮告诉记者,专利信息数据库涵盖了公司133件授权的专利产品信息,着重收集了合建式氧化沟、曝气转盘等公司主导产品的信息;将先进的前沿技术论文,特别是环保行业中污水、污泥处理技术与设备的国际国内顶尖技术,为公司知识产权创造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公司的专利信息数据库还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SOOPAT等网站链接,不仅可以进行信息的检索,还可进行数据的分析,更直观了解到技术发展的前沿趋势,指导企业的创新。”
  “也许我们的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并不是从‘贯标’那一天开始的,但‘贯标’确实让我们的许多零散工作系统化了,也让我们对知识产权创造工作有了更系统的理解。”周玮说。(记者 李群 通讯员 张锋)


(编辑:曹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