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报道 > 详情

知识产权添薪加火 沙县小吃香飘万里

发布时间:2021/6/25 10:53:17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拌面、扁肉、蒸饺、炖汤……品种多样、美味可口的沙县小吃在中国遍布街头巷尾,是人们心中的“国民美食”。近日,随着沙县小吃制作技艺上榜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一美食再次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与讨论。沙县小吃何以香飘万里、遍布全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知识产权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商标保护 品牌先行

  从“小作坊、夫妻店”模式变身为品牌化、连锁化的沙县小吃集团,沙县小吃走出粗放经营、开启产业化发展,与当地重视商标注册、品牌发展息息相关。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受“人多地少收入低”的困扰,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许多人外出做小吃谋生,闯出了一条路子。依靠沙县小吃的较大发展潜力,地方政府决定将其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发展。为将沙县小吃做大做强并有效地保护品牌,沙县有关部门牵头为商标注册而奔忙。1998年3月,沙县小吃获准注册相关服务商标。“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及图形”集体商标于2005年获准注册。

  沙县小吃美名远扬的同时,各地逐渐出现小吃经营者未经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核准许可,便挂起招牌经营的“搭便车”现象。真假门店混杂、品质良莠不齐,让沙县小吃的品牌美誉受到严重损害。

  2006年,沙县成立了沙县小吃商标品牌维权办,加强沙县小吃集体商标许可使用管理,每年组织人员深入全国各地开展商标维权保护行动。

  除了正面引导标准化经营、开展维权打假行动,沙县相关部门继续争取“沙县小吃”文字商标的注册。2015年,“沙县小吃及图形”集体商标获准注册。“沙县小吃集体商标是助推小吃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沙县小吃规模小、个体经营自主性强,但品牌管理上较为松散。集体商标的成功注册让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注册商标加强品牌保护,以品牌助推产业发展,我们走出了一条适合沙县小吃的品牌管理之路。”三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标科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如今,沙县小吃已在62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商标注册。一系列的商标注册为沙县小吃品牌在海内外的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放眼全国各地城市街巷,绝大多数沙县小吃都共同采用着一个“吃豆人”的图案作为视觉标识。这一显著标识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沙县小吃视觉形象代言。

  为规范沙县小吃业主的经营行为,推动沙县小吃品牌发展,当地积极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2008年,沙县小吃同业公会联合行业专家策划起草行业经营标准、外出经营主打品种的企业标准,制定出《沙县小吃餐饮门店经营规范》,对沙县小吃进行定义,并从原料要求、店铺选址布局等方面提出标准和具体要求。2016年,在沙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沙县小吃办的合力推动下,《沙县小吃餐饮门店经营规范》修订为福建省地方标准并面向全国发布。

  “三明将大胆开展沙县小吃集体商标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权分置’创新实践,将企业化管理运营机制导入集体商标管理。”三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标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将进一步强化沙县小吃商标品牌体系建设,重新修订《沙县小吃集体商标使用管理规则》,明确沙县小吃同业公会作为商标所有权人履行法定的入退会审批办理和监督权责,沙县小吃集团公司履行日常质量管理、品牌推广运营、入退会审查、核发和缴销商标许可使用权证等具体商标使用管理权责。

  产业运营 活态传承

  商标的保驾护航,助力沙县小吃品牌得到规范化管理,进而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2015年,沙县小吃集团成立。在当地政府提出的“统一商标、统一技艺、统一形象”的会员制发展思路下,沙县小吃开启加盟店模式,有效促进了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降低门店运营成本,让发展参差不齐的门店实现经营水平的提升。

  “沙县小吃发展到现在,我们按照产业化、标准化、连锁化、国际化、数字化‘五个化’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鑫告诉记者,近几年,当地建立了沙县小吃产业园,打造了国内首条机械化沙县小吃核心产品(蒸饺)专业生产线,用现代化物流实现中央厨房到单个门店的配送,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在小吃产业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下,沙县小吃实现全产业链条发展,引进了农副产品、小吃深加工等关联产业。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带动下,目前,沙县小吃全国门店超过8.8万家,年营业额超过500亿元,实现和带动30万人就业,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20年的2.1855万元。

  在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和产业化运营的同时,沙县十分注重落实沙县小吃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沙县小吃历史悠久,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传于当代,现今保留的小吃品种有110个。沙县小吃制作技艺是古中原汉族移民与百越民族融合过程中,应当地时令节气、民俗节庆活动需要,将游、泡、捶、磨、踅、揉、晒等制作工艺与蒸、煮、烤、煎、烙、炖等烹饪方式相结合,形成了兼具北方制作技艺与南方饮食文化的小吃制作技术。

  开办沙县小吃技能培训学校、开展制作技艺培训、确定沙县小吃项目传承负责人和沙县小吃代表品种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沙县“家家户户是小吃作坊,街头巷尾是小吃培训地、竞技场”的氛围,推动该小吃制作技艺不断发扬光大。

  将小吃做成大产业,香飘万里的沙县小吃不仅是当地利用知识产权助推小吃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更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缩影。(本报实习记者 苏 悦)


  (编辑:白逸群 实习编辑:田伊慧)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