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报道 > 详情

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科技合作促发展

发布时间:2012/8/27 15:42:06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一大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我国在一些领域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初秋的一场细雨给蓉城带来阵阵清凉,走进成都高新区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感受到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工人们正忙着加班加点生产风力发电机组主控系统。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系统好比是整个风力发电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它可以对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实施监测和控制,在保障机组安全运行的情况下,提供高效的电能输出。
 
令记者感到惊讶的是,这家成立时间仅仅4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自主研发生产的系列产品已经成功运行在全国30多个风电场,打破了国外风电巨头在该领域对中国的技术垄断,其市场占有率在国产风电电控设备中排名第三。
 
阜特科技公司技术总监苗强透露,2008年该公司成立当年即与全球知名的风电控制器制造商奥地利的一家公司合作,最终通过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主控系统,目前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阜特科技公司的快速崛起正是近年来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成果的一个缩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公使衔参赞阮湘平介绍说,自2001年科技部启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以来,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一大批涉及民生、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我国在一些领域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老企业焕发新活力
 
四川省地处中国西部,近年来四川省充分利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开展了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大大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科技突破和经济跨越式发展。
 
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罗治平介绍说,“十一五”以来,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紧密围绕重大装备、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中医药等领域和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利用的最大化,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位于“盐都”自贡的四川长征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在该公司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一个三四米高的红色机械“大手”正在“灵巧”地加工一个精密的零件。
 
长征机床集团总经理郑哲勇介绍说,这座机床有6个关节、10个自由度,可实现任意角度的五轴联动加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复杂零件的自由曲面加工。
 
这座高档数控机床是长征机床集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成果之一。从2002年开始,该公司分别以联合设计、引进消化吸收、市场渠道合作等方式与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瑞典等国的先进企业或设计院所开展合作。如今,该公司已具备国内数控机床生产行业先进工艺装备水平,多项产品技术填补了国内高速高精加工设备的空白,销售收入从2001年的8000多万元增至2011年的5.5亿元。
 
 “不仅是我们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关键是有了高档数控机床,就可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郑哲勇非常看好未来的产业发展。
 
 “通过国际科技合作,我们不仅学到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机制,对项目的运营控制能力大大增强,更重要的是设计人员的思路变了。”长征机床集团机床设计院院长胥云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很少考虑市场需求,而现在我们开始从客户需求出发设计产品。这些观念的变化对于我们这种老企业的发展影响更大。”
 
 “走出去”步伐加快
 
如果说长征机床集团重在“引进来”,那么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则是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今年3月份,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奥心血康胶囊,以治疗性药品身份通过荷兰药品评价委员会的注册,获得在荷兰上市许可,实现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性药品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零的突破,同时也是欧盟成员国以外荷兰市场准入的第一款植物药。
 
 “地奥心血康胶囊之所以能够成功叩开欧盟的市场大门,是因为从2006年开始,我们就与荷兰应用科学院下属的生物医药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展中药、天然植物药进入欧盟市场的研究。”地奥制药集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及元乔介绍说,合作期间,双方科学家互访,了解中国和欧盟对中药、天然药物在药品注册方面的差异,对相关注册法规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并实施了欧盟的GMP规范生产。 
 
及元乔还表示:“根据欧盟成员国药政管理互认的相关协议,进入一个成员国后再进入其他国家基本上仅是程序化的工作。目前,我们正在做欧盟其他成员国的互认可报审工作,我们的目标是由一国到欧洲多国,最终在全球销售。”
 
合作成果惠及民生
 
什邡市红白镇柿子坪小区是2008年四川大地震的重灾区之一。记者日前来到这里看到,在一排排整齐的灾后重建的居民区旁,是一大片枝头挂满了果实的郁郁葱葱的猕猴桃园,果园旁竖立的“国际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基地”的牌子格外醒目。
 
因为还不到采摘季节,果园显得非常宁静。切开一个还未成熟的猕猴桃果会惊奇地发现,果肉的中间部分是红色的,外圈则是绿色的,红绿相间煞是好看。
 
什邡市科技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栽种的是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与新西兰合作培育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肉猕猴桃新品种。这种猕猴桃不仅颜色鲜艳漂亮,含糖量也比普通品种高,吃起来更甜。因此,虽然其市场售价比普通的猕猴桃高数倍,但依然供不应求。
 
这位负责人还告诉记者,该国际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基地是灾后建设的。基地为周边的农户提供猕猴桃栽培等服务,让农户们通过种植这种新品种的猕猴桃致富。周边的农户还可以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得到该基地的分红,也可以在基地务工获得收入。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猕猴桃研究所所长李明章为培育红肉系列猕猴桃新品种付出了十几年的心血。李明章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红肉系列猕猴桃新品种在四川推广面积达33万亩,占四川猕猴桃栽培面积的75%,已经成为四川猕猴桃的主栽品种,年产值达2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7500元,促进了四川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无独有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国际科技合作成果也给当地农民带来实惠。该院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合作的多抗高产加工型川芋10号鲜薯亩产可达1600多公斤,增幅超过35%,推广应用累计增收逾20亿元。这一新品种还成为四川地震灾区生产恢复重建主要推广品种,增产率达到30%至50%以上。(记者 杨文利)
 
(编辑:刘珊)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