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报道 > 详情

专利运营:实现专利价值的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2014/12/3 8:58:49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一批待转化的科技成果+一笔不大的启动资金”——不久前,依托这样一种专利运营模式,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下称盛知华公司)将一个有关人工心脏的专利项目许可给国内一家企业,交易金额达5.4亿元。在日前举行的2014年第二届三江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盛知华公司总经理纵刚分享的这一案例,获得了台下不少刚刚开展专利运营工作的国内企业的关注。

     近年来,国内企业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实现专利的价值是企业开展专利工作的最终目的。而有效进行专利的许可、转让、融资、作价入股、构建专利池等专利运营工作,已成为实现专利价值的必由之路。利好的消息是,在此次论坛上,不仅有相关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展示了他们在专利运营工作方面的经验,而且据透露,我国将建设一个全国性的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知识产权运营机构,优化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探索有效运营模式

  盛知华公司促成的这笔5.4亿元合同可谓历尽波折。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项有关人工心脏的专利项目在技术方面虽属国际领先,但只拥有1件发明专利和3件实用新型专利,且法律状态和权利要求的情况都不甚理想,以至于没有企业愿意主动接洽。盛知华公司历经反复的专利检索分析后,终于发现该发明尚有一个重要的技术创新点还未提交过专利申请,于是立即补上短板,由此使得该项目获得了企业的青睐。

     “近年来,盛知华公司探索出了对专利进行早期培育和全过程管理的独特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商业化的推广营销和许可转让,极大地提高了专利的价值。”纵刚表示,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盛知华公司成功打造了一支30多人的管理团队,先后完成10多项专利许可交易,合同金额达12亿元。

  仅从纸面上的数据来看,深圳中科院知识产权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K开展专利运营的“底子”要更加厚实:他手握着几万件中科院系统的发明专利。“但对于专利运营而言,海量专利不一定是好事。”李K说,“大量的存量专利不仅不能产生价值,还会产生高昂的维持费用,因此我们尝试对专利进行二次开发。”据了解,该公司不仅会通过前期的专利检索、侵权规避分析等工作参与到中科院系统各研发项目的技术开发中,而且在项目拥有专利后以其为核心形成专利组合,组成“专利群”打包运营。“这是传统的技术转移和单纯的专利转移不可比拟的。”李K说。
    “从当前的发展形势看,要做好专利运营工作,需要推动专利工作更多地与金融市场相融合。”中国技术交易所副总裁徐向阳表示,中国技术交易所在推动专利运营的过程中着力打造了“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的运作模式,围绕专利价值评估、专利保险、专利质押融资、专利作价入股和专利许可转让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一方面解决了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给企业的专利运营提供了更多的渠道选择。

  着力解决难点问题

  实际上,早在2010年时,纵刚就曾遇到过运营专利项目的难题。那一次,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发的一种阻止血管增生、抑制肿瘤生长的蛋白技术在提交专利申请时,权利要求过于简单且保护范围很小。纵刚对该项目科研人员的相关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向科研人员提出完成额外实验数据的要求,最终获得了足够支撑该蛋白新功效的实验数据,并另行提交了一件专利申请。事后证明,正是这两件专利的前后保护,规避了该项目的专利侵权风险,使得跨国药企巨头赛诺菲—安万特终下决心花费6000万美元完成了这一项目的转让。

   “这个案例说明,专利运营的概念绝不等同于简单的提交专利申请并进行转让。”在长期从事国际专利中介服务工作的七星天(北京)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七星天公司)总裁龙翔看来,专利运营的基础是高效精准的专利检索分析。“针对这一难点问题,七星天公司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新的专利检索分析工作模式。”龙翔说,“在围绕一件专利做运营时,我们首先模拟对其提起无效宣告请求的情况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分析,先从诉讼的角度确定专利权的稳定性,而后才对其进行技术性的检索分析,最后才进行专利的商业价值检索分析。”

  而在与会者看来,人才的问题也是我国开展专利运营工作的瓶颈之一。“知识产权运营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懂技术、有法律知识,还需要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并且在人才管理、寻找融资方面有自己的渠道。”李K说。正是基于这些考虑,作为专利运营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地区之一,江苏省近年来已经在专利运营人才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唐恒向本报记者介绍,该中心紧贴市场需求,开展了知识产权MBA教育和面向企业人员的知识产权管理培训,设立了《知识产权运用商业模式》等特色课程,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近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专利运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近5年来,中国专利运营日渐频繁。其中,2013年,中国专利共计运营11.3227万次,涉及专利数量超过10万件。“但现阶段的专利运营工作仍面临着企业专利运营转化的意识和能力比较欠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重申请、轻转化’、专利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渠道缺乏等诸多困境。”唐恒告诉记者,今年的三江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为业界总结梳理专利运营工作的经验并探路发展前景提供了一个平台,未来专利运营道路漫漫,尚待中国企业积跬步以至千里。(记者 崔静思)


(编辑:曹晨)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