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案例 > 详情

老锄头:兢兢业业 “耕耘”品牌

发布时间:2019/1/11 10:26:03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祁州酒、老锄头、药博园里走一走。”这是河北省安国市一句民间顺口溜。顺口溜中提到的名字--老锄头,便是本文的主角。2016年成立的老锄头山药农民专业合作社(下称老锄头合作社),已经逐渐成为当地小白嘴白山药的引领品牌。


  “农民从事种植活动面临着自然条件与市场波动的双重风险,在技术、管理、资金、人才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唯有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品牌,才能扎根于市场。”老锄头合作社负责人李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挖掘品牌文化


  自老锄头合作社成立以来,便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努力实现规模化种植与规范化管理。该合作社整合农村现有资源,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努力构建农村品牌新田园,闯出了一条依靠市场与品牌带动乡亲致富的新道路。


  “农业品牌既要接地气、浅显易懂,又要有美好关联、有利于传播。受‘锄禾日当午’诗句的启发,品牌的名称最终确定为‘老锄头’。”李锋介绍,经过两个月的精心设计与反复打磨,“老锄头”(如图)品牌形象“出炉”了。该标识突出呈现了老农民在田间挥动锄头辛勤劳动的场景,意在体现精细化、生态化的种植特点。


  做农业,产品是基础。老锄头合作社主要经营小白嘴白山药,这种山药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有待提高。为此,老锄头合作社系统整理了小白嘴白山药的相关资料并深度挖掘其历史文化。


  “在汉唐时期,当地的名门望族崔氏家族历来喜欢品食小白嘴白山药。崔氏家族出了20余位宰相,将军等显赫人物更是上百余位,小白嘴白山药因此被赞誉为‘宰相山药’。《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因美容养颜亦钟爱山药,其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口若樱桃。当地的农民便将崔家小姐喜欢的品种称为‘小白嘴白山药’。”李锋说,为了方便客户更多了解小白嘴白山药,他们根据不同客户群体,深度挖掘品牌文化,对其进行形象化、口语化、生活化的介绍。


  注重品牌宣传


  确定了品牌名称,保证了产品质量,品牌文化也逐渐被挖掘,“老锄头”的品牌宣传又是摆在该合作社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老锄头合作社另辟蹊径,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宣传模式。


  “对于农民来说,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由于合作社的宣传费用有限,我们只能想一些既省钱又有效果的办法。”李锋说,他去年新年给孩子买玩具时,看到了网上小朋友们穿着古代衣服挥动锄头舞蹈的图片。于是,他深受启发,想到“老锄头”的品牌形象就是一个挥动锄头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便买了斗笠、锄头、古代农夫衣服等道具,再搭配上日常劳作的围裙,让这一古代农夫劳作形象亮相于农产品展销会。这一亮相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提升了品牌认知度,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农业产品的差异化不大,产品质量也极为接近。所以,想让自己的产品突出只能下功夫创品牌、做品牌,而品牌的打造离不开品牌宣传。”李锋说,一次机缘巧合,他们在当地报纸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对安国市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进行了梳理,以“老锄头”为代表的小白嘴白山药作为当地的特色产品入选其中。并且他们通过合理利用比附定位的策略,将“老锄头”与当地的祈州酒、药博园并列在一起,树立、强化了“老锄头”在当地特色产品中的地位,有效地带动了“老锄头”的品牌提升。


  品牌的宣传离不开网络。“老锄头”品牌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网络旗舰店,将关于小白嘴白山药及老锄头合作社的相关消息发布于此,并在各大自媒体账号陆陆续续注册并发布信息,浏览量迅速提升,实现了品牌宣传的目的。(本报实习记者  舒天楚)

 


(编辑:汪诚)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100088) 电话:010-82803068 邮箱:cipwzfg@163.com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