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风采 > 详情

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发布时间:2013/3/20 11:09:22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是‘目标’——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希望达到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为了保护本企业领先的研发成果不受侵犯,在差异化竞争中充分享受市场之利?还是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营造一个安全、风险可控的知识产权环境,在纠纷不可避免时有还手的能力?还是说知识产权根本就是这个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正因为不同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不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和投入力度也会不同。”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讨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之道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首先提到了“目标”。

从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成长为年营业额350亿美元的电信巨头,华为以其迅捷的发展速度、巨大的发展空间成为中国电信产业的一面旗帜,甚至成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代名词,其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工作对于“开放式创新”的成功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丁建新认为,是目标设定和投资力度这两个要素最终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方向和水平。

知识产权需投资

“对于华为而言,由于我们所在的ICT行业创新速度很快,知识产权作为保护创新的重要工具,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所占的分量会更重,相应投资所占比例也会比较高。”丁建新介绍,华为每年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知识产权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保护这些创新成果在商业化实施过程中权益不受侵犯;同时,由于华为一直坚持“开放式创新”——除了自主研发外,华为还将业界大量先进的研发成果整合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通过交叉许可、技术交易获得他人知识产权的合法使用权也是华为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自主研发还是通过交叉许可使用他人知识产权,都需要企业的大量投资”。

众所周知,当华为刚刚进军移动通信领域时,西方一些公司已在这个领域里持续积累了数十年的优势,要消除这几十年形成的技术鸿沟,并非一日之功。更重要的是,客户不会等待华为慢慢成长。对此,华为并没有“闭门造车”,而是在利用西方公司创新成果的基础上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华为之所以选择从GSM/WCDMA标准的产品开始做起,就是因为当时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有现成的产业链资源可以直接利用。同时,华为也抓住客户对一些产品的改进需求,推出了分布式基站、USB数据卡等二次创新产品,不仅赢得了客户,也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丁建新告诉记者,华为的创新理念,就是要勇于承认与西方公司的差距,以虚心和开放的心态,在继承前人创新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持续的再创新。

在开发移动通信产品的过程中,华为很早就意识到获得业界领先公司的专利技术许可的重要性。在业界还不太了解华为的时候,华为就主动到一些西方公司的总部去寻求专利技术许可。那时,华为在无线领域的专利积累还是一片空白,只能通过签署付费的专利许可协议来换取技术、芯片平台的使用权。之后,凭着中国企业特有的勤奋和成本优势,仅用了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华为就把WCDMA基站产品卖进了欧洲。

与此同时,由于要向西方公司支付不菲的知识产权费用,华为充分认识到了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和拥有基本专利的重要性。因此,华为大力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经过将近十年的努力,华为目前已经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伙伴项目(3GPP)、国际电信联盟(ITU)等重要国际通信标准化组织中的主要技术贡献者和领导者,其标准技术提案和基本专利拥有量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目标定位很重要

企业无论规模大小,既要重视知识产权,也要量力而为。丁建新认为,规模小的企业,知识产权风险也小,因此应将知识产权工作重点放在创新成果的识别和保护上,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投资来做,并要“耐得住寂寞”;而规模大的企业,则可能会面临更多急需解决的知识产权问题,其业务部门主管会更关注风险的识别定位以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要利用这样的机会,让业务部门充分认识到积累知识产权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流程建设,为知识产权的长期持续产出打好基础。

“我们常讨论西方公司收走了多少专利费,却忽视了这些西方公司同时也在大笔向外缴专利费。在企业相互付费使用知识产权的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企业才能真正建立起创新氛围。”丁建新同时强调,很多中国企业目前还没有养成付费使用他人知识产权的习惯,由此而积累的经营风险,以及不正确的知识产权价值观最终会使这些企业付出更大的代价。

目标决定成败,不仅仅限于企业,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亦同样重要。丁建新表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一定要清楚自身的独特价值和承担的责任,必须熟悉自己公司所在行业的技术、竞争环境,并对行业未来的发展变化拥有洞察力,要能判断哪些技术未来会有价值,知道哪些商业行为具有潜在风险,这样才能规划和推动所在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在正确的方向上开展。

“我常对自己的同事说,在华为,要做好一个知识产权人必须先做好一个通信人,相信在其他企业里也是一样。”丁建新直言。(记者 张海志)

 

 

(编辑:朱杉杉)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100088) 电话:010-82803068 邮箱:cipwzfg@163.com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