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风采 > 详情

张小泉:漫漫四百年 磨快维权剪

发布时间:2014/10/29 15:11:31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在中国刀剪行业提到“张小泉”,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自1580年至今,漫漫历史长河并没有将杭州张小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张小泉”)淹没,尤其是在2007年被富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富春控股)控股“张小泉”后,仍然能“昂首挺胸”地屹立于行业之中。究竟是什么样的能量促使“张小泉”不断发展?在几百年的进程中企业又有着怎样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

品牌维权路漫漫

“说到知识产权保护,‘张小泉’这个‘金字招牌’本身就是企业维权和品牌保护的产物 。”“张小泉”品牌中心主任方醒华打开了话匣子。据他介绍,“张小泉”的前身名“张大隆”,1618年前后从安徽黟县迁至杭州。由于“张大隆”剪刀制作精良,经久耐用,生意红火,便有人打着“张大隆”招牌生产冒牌剪刀出售。为抵制仿冒,张小泉于1628年从其父手中接管店务时,不得已将“张大隆”改成了自己的名字——“张小泉”。

1904年,中国第一部商标法颁布实施。当时“张小泉”即以六角图形内篆“张小泉”三字作为产品标识报呈清政府农商部注册并获准使用。随后,为再次防止冒用,1909年,“张小泉”又向农商部提出了“注销六角旧标,改用‘海云浴日’新标”的变更申请,并获得批准。该商标一直使用到上世纪六十年代。

“可以说,‘张小泉’从品牌创立之初就将保护品牌作为企业经营的第一要务,这不仅是为了彰显‘张小泉’技艺的精良,更是为了将祖辈创立的‘金字招牌’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方醒华对记者说。

到了21世纪,剪刀制作这个传统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技术方面,“张小泉”不断推陈出新,从最早仅单一经营剪刀产品,逐渐发展成为集生产刀剪制品并扩大为日用生活五金产品的大型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也扩大至600余个品种,基本涵盖了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五金制品,同时,由“张小泉”设计生产的一些艺术观赏类的商品也受到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打假维权不手软

老字号焕发了新生机,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接踵而来的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却让经历几百年的“张小泉”品牌面临了新的问题。

“对于市场上的侵权行为,我们只能用‘防不胜防’四个字来形容。” 富春控股法务部长张卫武显得有点无奈,“由于老字号的吸引力大,加上刀剪和五金商品的仿制门槛低,使得侵权队伍不断壮大,所生产的假冒商品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面对大批的仿冒者,维权信念坚定的“张小泉”决定再次出击,只是这一次的手段,更加干脆利落。

据张卫武介绍,为了有效遏制市场上的侵权行为,“张小泉”专门成立了打假队伍,几名打假人员在接到各地投诉和摸查到相关线索后,会第一时间赶赴当地,并与当地的工商部门等行政机关开展紧密合作。“据统计,从2011年至今,我们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2000多起维权行动,有效遏制了市场上假冒‘张小泉’品牌的现象。”

20109月,“张小泉”在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开展的维权行动中,通过和公安部门的配合,成功地端掉了一个生产假冒“张小泉”不锈钢家用剪、强力剪的生产厂,案件标的额达到48万元。最终,该厂的法定代表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多年来,我们通过与行政机关和司法部门的紧密联系,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了一张打击侵权的‘网’,为我们日后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保障。”张卫武说。

磨快利刃求发展

技术升级也是“张小泉”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环节。多年来,“张小泉”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技术保护,力求为“张小泉”品牌增加多重保险。“在专利方面,我们每年都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十几件专利申请,目前已拥有50多件专利。”“张小泉”新产品开发部副部长吴晓明向记者介绍道,目前,“张小泉”的产品正在使用激光防伪码来鉴别产品的真伪。明年,“张小泉”将会在产品上推广二维码、电话和短信三重保险的鉴别新模式,力求让几百年的“张小泉”品质得到更好的保护。

“虽然现在国内市场上竞争品牌层出不穷,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国外品牌也打入中国市场想分一杯羹,但是,国内消费者对于‘张小泉’的品牌忠诚度和信任度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打破的。对此,作为老字号的保护者,我们更要将传统的技术传承下去,将祖辈传下来的‘金子招牌’保护好,让‘张小泉’品质一直延续下去。”张卫武说。记者  

(编辑:曹越)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100088) 电话:010-82803068 邮箱:cipwzfg@163.com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