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周视点 > 详情

吹响专利成果转化的时代号角

发布时间:2023/12/25 11:09:53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中国实施专利制度已近40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的同时,有效发明专利也实现量质齐升,其中不乏高价值专利。但同时,我国仍然面临着专利转化率偏低、激励不足、机制不畅等问题,即使是部分高价值专利,也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束之高阁转化难,难入应用第一线”的状况。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着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对于有效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效益、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更加关键的作用。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称《方案》),从提升专利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针对专利成果转化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对症下药”,吹响了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深化专利成果转化尤其是高价值专利成果转化的号角。

  纵观《方案》,锚定全覆盖与强调高效率是其重要特色。为进一步解决专利“转化难”问题,《方案》目标明确、举措清晰,提出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全国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0亿元,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专利的企业成长壮大,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超万亿元等具体发展目标,并从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打通转化关键堵点、培育知识产权要素市场、强化组织保障4个方面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同时,《方案》聚焦高效率,把专利转化运用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通过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等举措,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建立健全有利于专利成果转化运用的制度安排和激励政策,进一步优化市场服务和培育良好生态,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我国创新成果转化尤其是专利转化运用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各地和各部门在落实推进《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不断实践、与时俱进、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及时发布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盘活其存量专利、提升创新成果转化率是《方案》的关注重点之一。力争2025年底前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有效专利全覆盖;筛选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专利,有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按产业细分领域向企业匹配推送,促成供需对接;基于企业对专利产业化前景评价、专利技术改进需求和产学研合作意愿的反馈情况,分层构建可转化的专利资源库……一系列“组合拳”,有利于在梳理盘活存量专利的同时激活创新增量,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高效转化。当然,这些举措可以集成化的“整合配套”,也可以选择性的“零打碎敲”,一切应以实事求是、实用实效为前提。

  需要强调的是,专利是创新成果的核心组成资源,但创新成果还包含技术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创新成果的转化同样也包含了专利转化与其他创新成果的转化。因此,在推进专利转移转化的过程中,应充分整合考量专利与其他创新成果权益转移转化的状况。此外,一项创新成果如选择了提交发明专利申请,在进入“专利生命周期”后还可能会遭遇提交专利申请后与专利申请文件公开前期间的技术秘密权益保护、专利申请公开后的“临时法律保护”等问题。因而在推进专利转化时,宜全面考量多方面因素,综合解决转化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专利转化正当时,春华秋实盼有期。《方案》的印发,给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带来了新的指引和契机,各界应切实将专利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陶鑫良 作者系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编辑:侯岭)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首页|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100088) 电话:010-82803068 邮箱:cipwzfg@163.com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67号